19日周四,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9月份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国发改委新闻发言人金贤东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发言。
发布会就制定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指引目录,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持续推动民间投资高质量发展、提升“信易贷”工作水平等内容展开。
金贤东介绍,1至8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83个,总投资6731亿元,其中审批53个,核准30个,主要集中在高技术、能源、交通运输等行业。
金贤东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加大力度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完善政策规则体系建设,推动利用外资高质量发展。政策方面,落实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行动方案,加快实施2024年版全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针对性解决外商来华投资面临的堵点难点卡点问题,进一步提升外商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金贤东表示,宏观政策适度加力、更加精准,加强逆周期调节。加快全面落实已确定的政策举措,统筹抓好项目建设“硬投资”和政策、规划、机制等“软建设”,促进“两重”等政府投资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并形成实物工作量;推动加力支持“两新”政策措施尽快落地见效,确保真金白银的优惠直达企业和百姓。与此同时,加强政策预研储备,适时推出一批操作性强、效果好、让群众和企业可感可及的增量政策举措。
金贤东表示,积极稳妥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新机制,制定并落实支持民营企业参与的特许经营新建(含改扩建)项目清单,全面推动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项目常态化发行。
金贤东表示,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完善促进投资落地机制,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投资方面,重点是发挥政府投资对社会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持续向民间资本推介优质项目,积极稳妥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推动基础设施REITs常态化发行,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我们将与各部门各地方一道,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居民消费能力;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加力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进一步促进文旅、教育、医疗、养老、育幼、家政等服务消费提质扩容,积极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
金贤东表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抓好重点产业转型发展和优化升级,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提质和落后低效产能出清,持续推进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和未来产业前瞻布局,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与此同时,持续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高效配置。 还有这个
金贤东表示,制定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指引目录,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推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健全一体衔接的流通规则和标准,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依法平等长久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完善市场准入制度,优化新业态新领域市场准入环境。坚持以开放促改革,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金贤东表示,针对当前民间投资发展面临的难点堵点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抓好促进民间投资政策措施落实,持续推动解决影响民间投资高质量发展的制约瓶颈,千方百计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和内生动力。
此外,国务院常务会议最近核准的5个核电项目,分别拿出10%的股份吸引民间资本参与,这充分体现了支持民营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决心。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积极创造条件、破除准入障碍,在充分尊重企业投资意愿的前提下,坚持公平公开公正原则,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核电、铁路等重大项目建设。
金金贤东表示,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继续提升“信易贷”工作水平,为民营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其中,将加强平台优化整合。加快整合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原则上一个省份只保留一个省级平台,市级、县级设立的平台不超过一个,确保年底前完成整合任务。推动整合保留的地方平台全部纳入全国一体化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网络管理。推动各地依托地方平台汇聚金融便民惠企政策,力争实现在线办理,推动各项政策直达快享。
金贤东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加大力度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完善政策规则体系建设,推动利用外资高质量发展。政策方面,落实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行动方案,加快实施2024年版全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针对性解决外商来华投资面临的堵点难点卡点问题,进一步提升外商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
同时,研究扩大全国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服务方面,用好外资企业直接联系机制,优化外资企业服务保障,及时回应关切、解决诉求、提供服务。发挥重大外资项目工作专班作用,统筹协调解决项目落地涉及国家层面的用地、用海、环评、能耗等方面问题,推进前七批重大外资项目加快实施。
同时,适时推出新一批具有牵引带动作用的标志性重大外资项目,进一步巩固外资基本盘。目前,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适用范围增加到了37个口岸,便利各国游客特别是国际客商往来的政策落地显效,我们欢迎各国新老朋友来中国走一走看一看,寻找投资机会,共享中国发展机遇。
金贤东: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好!我是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委新闻发言人金贤东。欢迎大家参加国家发展改革委9月份新闻发布会。我先通报两方面情况,之后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第一方面,投资项目审批情况。 1—8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83个,总投资6731亿元,其中审批53个,核准30个,主要集中在高技术、能源、交通运输等行业。 第二方面,近期出台的政策文件情况。 第一项,报请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实施《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意见》围绕空间格局、产业结构、能源转型、交通运输、城乡建设等5大领域,从全面节约、绿色消费、科技创新等3大环节,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作出部署。下一步,我委将加强统筹协调和系统推进,会同有关方面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第二项,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实施《京津冀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三年行动方案》。《行动方案》立足解决京津冀区域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供给不均衡、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不通畅等问题,提出6方面19项政策举措,推动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打造区域协同发展新优势。下一步,我委将聚焦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区域,推动加快打造京津冀一流营商环境。 第三项,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有关部门印发实施《关于建立促进民间投资资金和要素保障工作机制的通知》。《通知》明确要建立以重点项目为抓手、以政策为支撑的促进民间投资资金和要素保障工作机制,提出了建立重点领域项目常态化推介机制、加大民间投资项目融资和要素支持力度等政策举措。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方面,持续完善项目投资、融资、要素支持等政策,不断提升促进民间投资工作的成效。 以上是我向大家通报的内容。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媒体。 新华社记者: 近期经济数据显示内需偏弱,请问发改委是否会采取更加强有力的支持政策来稳定经济?哪些方面的政策可以期待?七月政治局会议提出要以提振消费为重点扩大内需,请问在提振消费方面发改委会有哪些新举措? 金贤东: 谢谢您的提问。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8月份经济数据,总的看,当前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比如,农业生产保持稳定,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6.4%、8.6%;暑期旅游较旺,家电以旧换新等消费较快增长,在刚刚过去的中秋小长假中,文化旅游等消费也呈现火热景象,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外贸出口较快增长。与此同时,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多,新旧动能转换存在阵痛,经济运行还面临不少困难挑战。但更要看到,随着宏观政策持续显效、改革举措持续落地,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也在不断积累,我们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策部署,落实好7月底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要求,加快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见效,重点在5个方面发力。 一是加快推进重点改革任务落地。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制定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指引目录,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推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健全一体衔接的流通规则和标准,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依法平等长久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完善市场准入制度,优化新业态新领域市场准入环境。坚持以开放促改革,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二是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宏观政策适度加力、更加精准,加强逆周期调节。加快全面落实已确定的政策举措,统筹抓好项目建设“硬投资”和政策、规划、机制等“软建设”,促进“两重”等政府投资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并形成实物工作量;推动加力支持“两新”政策措施尽快落地见效,确保真金白银的优惠直达企业和百姓。与此同时,加强政策预研储备,适时推出一批操作性强、效果好、让群众和企业可感可及的增量政策举措。 三是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完善促进投资落地机制,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投资方面,重点是发挥政府投资对社会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持续向民间资本推介优质项目,积极稳妥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推动基础设施REITs常态化发行,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对于您刚才提到的消费问题,我们将与各部门各地方一道,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居民消费能力;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加力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进一步促进文旅、教育、医疗、养老、育幼、家政等服务消费提质扩容,积极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 四是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抓好重点产业转型发展和优化升级,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提质和落后低效产能出清,持续推进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和未来产业前瞻布局,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与此同时,持续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高效配置 五是加大保障改善民生力度。深化“一老一小”等公共服务改革,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提前谋划做好迎峰度冬能源保供工作,持续支持地方灾后应急恢复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扎实做好重点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 谢谢! 央视新闻记者: 近年来,为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国家发展改革委建立完善了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能否介绍一下相关做法、进展与成效?有哪些举措具体推动了企业问题解决? 金贤东: 谢谢您的提问。去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建立了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一年多来,我们不断健全机制、拓宽渠道、创新方式听取企业真实想法,切实推动解决企业反映的问题和提出的诉求。 一是搭建沟通渠道。我们建立了调研座谈、现场会议、专题培训、纸质来信、网上信访、官网专栏、电话投诉等7个常态化沟通交流渠道,委主要负责同志主持召开了9场座谈会,其他委领导及各司局开展了170多次调研座谈,围绕不同主题举办了5次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现场会,在增进沟通交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扩大覆盖范围。截至目前,通过各种渠道参与沟通交流的企业已经超过600家,从产业看,囊括一、二、三产不同行业;从规模看,兼顾大、中、小型不同规模;从地域看,覆盖东、中、西部不同地区,为我们更好地由点及面了解普遍情况、解决共性问题打下了坚实基础。三是凝聚各方合力。推动建立43家部门单位组成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健全国家、省、市、县四级发展改革部门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和问题解决机制,示范带动浙江、福建、山东等地方通过民企茶咖会、政企早午晚餐会、亲清发改会客厅等平台加强与民营企业交流,形成了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合力。 建立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归根到底还是要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坚持“依法依规、热情周到、注重实效”原则,建立“问题收集—办理—反馈—跟踪问效”的闭环工作机制。截至今年8月底,共收到民营企业反馈问题诉求1031项,具体包括政策建议类348项、侵权纠纷类229项、拖欠账款类206项、要素支持类118项、涉法涉诉类130项,到目前为止56%的事项已办结并进一步跟踪问效,推动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 比如,对某企业提出国内尚无婴儿液态配方奶生产标准、希望加快出台的建议,我委迅速推动相关部门组织修订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相关生产许可审查细则,有力促进行业发展。又如,对某企业提出进一步加强公共数据公开的诉求,我们第一时间了解企业数据需求清单。对涉及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数据,迅速加载门户网站供各方查询;对涉及其他部门的,正在逐一商请加强数据信息发布。再如,对某企业提出加大力度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建议,我们在办结后持续跟踪问效,再次邀请企业前来交流并实地回访企业,了解有关工作落实情况,以企业的满意程度检验解决问题的实效。 上个月召开的国务院第五次全体会议对优化政府与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作出部署。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认真抓好落实,加快建设民营经济发展综合服务平台,开通问题收集转办反馈系统,提高解决问题诉求的工作效率;同时,加强与民营企业沟通交流机制成果运用,找准制约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堵点难点问题,加快推进立法、改革举措落实、政策出台、规划编制等工作,努力让民营企业有感有得。 谢谢! 上海证券报记者: 今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提升融资信用服务平台服务质效深入推进“信易贷”工作的通知》,请问“信易贷”工作取得了哪些进展?下一步如何推进这项工作? 金贤东: 谢谢您的提问。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民营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认真抓好落实,分别在2021年、2024年报请国办印发2份实施方案。“信易贷”就是解决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一项政策工具,推动实现企业“信用越好,贷款越容易”,近年来相关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今年6月,我委、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通知,健全全国一体化平台网络,提升中小微企业融资便利水平,推动“信易贷”工作由“扩面”向“提质”转变。具体有3方面进展。 一是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水平大幅提升。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是促进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的关键。国家发展改革委报请以清单形式,明确将企业登记注册、纳税、社保、住房公积金、水电气费等74项涉企信用信息纳入归集共享范围,有效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难题,为银行机构开展信贷业务打好基础。 二是基础设施网络基本形成。建立并不断完善全国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加快对地方功能重复、运行低效的融资信用服务平台进行归并整合,推动形成了全国一体化平台网络,在信用信息查询、融资需求对接、惠企政策直达、融资增信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服务企业融资能力显著增强。全国融资信用服务平台与21家全国性金融机构开展“总对总”专线对接,实现数据共享。指导地方融资信用服务平台与有关银行机构联合开发“信易贷”专项产品,面向具体领域精准供给金融服务。截至7月末,全国银行机构通过全国一体化平台网络累计发放贷款28.8万亿元,其中向民营企业累计发放贷款22.7万亿元,占比达到79.1%。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继续提升“信易贷”工作水平,为民营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重点做到“三个加强”。 一是加强平台优化整合。加快整合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原则上一个省份只保留一个省级平台,市级、县级设立的平台不超过一个,确保年底前完成整合任务。推动整合保留的地方平台全部纳入全国一体化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网络管理。推动各地依托地方平台汇聚金融便民惠企政策,力争实现在线办理,推动各项政策直达快享。 二是加强信息归集共享。进一步扩大信用信息归集和共享范围,推动企业主要人员信息、各类资质信息、进出口信息等17类、37项信用信息及时高质共享。加大国家层面“总对总”共享力度,加强数据质量协同治理。我们将适时开展信用信息共享质效评估,确保这项工作取得实效。 三是加强与金融机构务实合作。金融机构与融资信用服务平台深度合作,才能把数据价值转化为融资优势。我们将进一步深化地方平台与银行机构在信息共享、系统对接、数据治理、联合建模等方面的务实合作,把信用信息真正转化为企业的增信手段。同时,针对特色产业开发专项“信易贷”产品,为链主企业及上下游交易方提供信贷支持,激活全产业链条活力。 谢谢!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部署落实大食物观相关工作,请问该如何具体响应这一部署,以推动贯彻落实大食物观工作再上新台阶? 金贤东: 谢谢您的提问。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举措。国家发展改革委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树立大食物观的重要论述精神,坚持以保障粮食安全为底线,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落实大食物观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一是粮食生产能力持续提高。2023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39万亿斤,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到达493公斤,显著高于400公斤粮食安全线。 二是食物供给更加丰富多元。2023年,森林食物产量超过2亿吨,成为继粮食、蔬菜后的第三大农产品;水产品产量7116万吨,稳居全球首位;猪牛羊禽肉产量9641万吨,比2012年产量增长17.3%。 三是食品安全水平不断提升。目前,我国已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超过1600项,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监测已覆盖99%的县市区。 四是农业科技支撑明显增强。2023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2%,比2012年水平提高8.7个百分点;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3%,比2012年水平提高超过16个百分点。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挖掘利用大食物资源优势,有力有序推动大食物产业发展,为落实大食物观工作提供良好政策环境。 一是优化顶层设计。推动实施相关指导意见,明确落实大食物观的战略思路、重点任务、保障措施。抓紧优化相关管理机制,推动有关部门解决部分环保、土地等管理政策“一刀切”问题。 二是因地制宜开发。吃饭不仅仅是消费粮食,肉蛋奶、果菜鱼、菌菇笋等样样都是美食。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建立大食物统计监测指标与工作体系,启动大食物资源和产业摸底调查,立足地方实际开发各类食物资源,做到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 三是强化科技支撑。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我们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优化农业科技攻关重点方向,促进产学研结合,加快突破育种育苗、机械装备研制等核心技术,积极支持大食物相关产业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 四是强化供需衔接。牢固树立市场观念,强化需求导向,开发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实现产供销协同发展,提升食物开发综合效益。 五是加强经验推广。通过组织召开现场会等多种方式,推广各地经验做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在全国形成践行大食物观的浓厚氛围。 谢谢! 中新社记者: 我们注意到,国家发改委建立了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平台。刚才发言人也提到,持续向民间资本推介优质项目。能否介绍下近期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的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如何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金贤东: 谢谢您的提问。为持续拓宽民营企业发展空间、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2023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搭建了全国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平台,积极推介各地梳理报送的基础设施等领域优质项目,持续吸引民间资本。 截至今年8月31日,累计吸引民间资本参与项目1963个。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们在常态化推介的基础上,近期又组织有关方面,聚焦民间投资潜力较大、民营企业参与积极性较高的交通、水利、能源、环保、农业、社会事业、新型基础设施、仓储物流等8大领域,筛选出400个向民间资本重点推介项目,涉及总投资8159亿元。这批项目推出后得到了民营企业广泛关注,从我们了解到的情况看,不少项目已有一个或多个企业开始接洽,我们也欢迎更多民营企业结合自身发展需要,积极参与这些项目。 需要强调的是,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只是促进民间投资工作的一个部分。针对当前民间投资发展面临的难点堵点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抓好促进民间投资政策措施落实,持续推动解决影响民间投资高质量发展的制约瓶颈,千方百计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和内生动力。 一是建好用好平台。针对民间投资在信息获取等方面的难题,依托全国向民间投资推介项目平台,拿出更多优质项目吸引民间资本参与,通过开展招商会、现场会等方式加强投融资合作对接。用好全国重点民间投资项目库,协调有关方面解决重点项目落地的卡点问题。 二是创新机制模式。积极稳妥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新机制,制定并落实支持民营企业参与的特许经营新建(含改扩建)项目清单,全面推动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项目常态化发行。 三是强化要素支持。我在发布词中提到了建立促进民间投资资金和要素保障工作机制,刚才也回应了“信易贷”的问题,我们将依托这些机制、用好“信易贷”等工具,加强对民间投资项目的融资支持和用地用海、环评等要素支持,帮助民营企业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此外,国务院常务会议最近核准的5个核电项目,分别拿出10%的股份吸引民间资本参与,这充分体现了支持民营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决心。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积极创造条件、破除准入障碍,在充分尊重企业投资意愿的前提下,坚持公平公开公正原则,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核电、铁路等重大项目建设。 谢谢! 南方都市报记者: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发布了《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4年版)》。此次“瘦身”的主要是哪些领域?在进一步提振利用外资、引进外资方面,国家发改委近期还会有哪些举措? 金贤东: 谢谢您的提问。中国高度重视吸引和利用外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一直是跨国公司的重要投资目的地,年度引资规模连续30多年保持发展中国家首位,对外商投资开放的领域也在持续扩大。近年来,中国多次修订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在制造业、采矿业、农业、金融业等领域推出了一系列重大开放措施,全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的限制措施由2017年版的93条缩减至2021年版的31条,为外资企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与上一版也就是2021年版相比,近日发布的2024年版全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删除了制造业领域剩余的2条限制措施,一是“出版物印刷须由中方控股”,二是“禁止投资中药饮片的蒸、炒、炙、煅等炮制技术的应用及中成药保密处方产品的生产”。至此,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全面取消,这充分彰显了中国扩大互利共赢的积极意愿和支持经济全球化的鲜明态度。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深入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落实好2024年版全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确保新的开放举措及时落地;对于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我们将按照内外资一致原则,依法给予外商投资企业国民待遇。 借此机会,我想再强调一点,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不仅不会关上,而且只会越开越大。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加大力度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完善政策规则体系建设,推动利用外资高质量发展。 政策方面,落实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行动方案,加快实施2024年版全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针对性解决外商来华投资面临的堵点难点卡点问题,进一步提升外商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同时,研究扩大全国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 服务方面,用好外资企业直接联系机制,优化外资企业服务保障,及时回应关切、解决诉求、提供服务。发挥重大外资项目工作专班作用,统筹协调解决项目落地涉及国家层面的用地、用海、环评、能耗等方面问题,推进前七批重大外资项目加快实施。同时,适时推出新一批具有牵引带动作用的标志性重大外资项目,进一步巩固外资基本盘。目前,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适用范围增加到了37个口岸,便利各国游客特别是国际客商往来的政策落地显效,我们欢迎各国新老朋友来中国走一走看一看,寻找投资机会,共享中国发展机遇。 谢谢!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 我们注意到,今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围绕实现双碳目标密集出台政策措施,得到各方面高度关注。能否介绍一下相关情况,下一步还将出台哪些措施推动绿色低碳转型? 金贤东: 谢谢您的提问。今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认真履行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协调职责,会同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扎实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主要开展了3方面工作。 一是统筹部署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7月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首次对绿色转型作出系统谋划和全面部署,明确了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实施路径,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推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同时,我们支持有关地方先行先试,今年以来会同有关方面印发了北京城市副中心、中新天津生态城、雄安新区、内蒙古等地绿色发展有关文件。 二是加快夯实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基础。报请印发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建立健全地方碳考核、行业碳管控、企业碳管理、项目碳评价、产品碳足迹等相关政策框架。出台完善标准计量体系工作方案,发布55项产品能效等重点领域标准。推进首批35个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和园区建设。 三是加力实施新一轮节能降碳行动。报请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实施钢铁、炼油、合成氨、水泥、电解铝、数据中心等6个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推进煤电低碳化改造建设,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能效诊断,推动重点行业节能降碳工作由“施工图”转变为“实景图”。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坚持以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为引领,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重点从4个方面推动工作。一是制定《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重点任务清单,压实部门责任,进一步细化政策举措,以更大力度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二是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制定出台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工作方案,推动省市两级建立碳排放预算管理制度,研究制定碳达峰碳中和综合评价考核办法。三是加快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研发示范推广应用,修订发布绿色技术推广目录,启动第二批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申报遴选工作。四是深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家碳达峰试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建设,支持地方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创新。 谢谢! 经济参考报记者: 我们注意到,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组织召开了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落实动员部署会。请问下一步将如何推动行动计划各项任务落实? 金贤东: 谢谢您的提问。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策部署的一项重要举措。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召开动员部署会,对落实国务院印发的《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作出部署安排。未来五年,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关键是要落实好《行动计划》,实施好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潜力地区城镇化水平提升、现代化都市圈培育、城市更新和安全韧性提升等四大行动,为推动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下一步,将重点从3个方面推动《行动计划》落实。 一是完善实施推进机制。按照中央指导、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总体要求,统筹推进任务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充分发挥城镇化工作暨城乡融合发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作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新型城镇化年度重点任务,压茬推进任务落实,配合推动相关部门研究提出户籍制度改革、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等具体政策措施。同时,推动省级政府落实主体责任,完善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工作机制。 二是强化政策支持保障。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完善落实支持新型城镇化的财政、金融、土地等政策,统筹运用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加大对义务教育学校、普通高中、公立医院、保障性租赁住房、老旧小区改造、城市燃气管道更新改造、防水排涝设施等新型城镇化重点建设项目的支持力度。同时,指导地方结合实际制定各省份落实《行动计划》的实施方案,推动各市县因地制宜细化政策举措和项目清单。 三是加强业务培训指导。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分省、市、县3个层级开展城镇化业务培训,指导地方准确把握《行动计划》部署要求、重点任务和政策举措,更好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谢谢! 学习强国记者: 中秋刚过、国庆临近,请问“两节”期间,国家发改委在保持居民消费品价格稳定,特别是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方面有哪些考虑? 金贤东: 谢谢您的提问。中秋、国庆历来是我国粮油肉蛋奶果蔬等重要民生商品的传统消费旺季。近期,我委会同有关方面提前部署,指导各地聚焦产供储销等关键环节,拿出务实管用举措,全力保障“两节”期间重要民生商品供应充足、价格合理运行。比如,针对前期高温及局部地区强降雨影响蔬菜供应问题,我们在生产环节,组织主产区和前期受灾地区采取补种速生叶菜、加快菜田排水清淤等措施,促进蔬菜生产恢复。 又如,为进一步畅通重要民生商品产区、销区的供销衔接,我们在流通环节,采取措施畅通肉蛋菜等生鲜产品物流运输,指导重点批发市场和骨干流通企业加强货源组织和调运。再如,考虑到“两节”期间居民和餐饮企业可能集中备货,我们在零售环节,指导大中城市、热门旅游目的地等重点地区商超企业提前备足货源,并按机制启动平价销售,加大平价菜等商品投放力度,同时强化市场巡查检查,保障市场秩序平稳。从刚刚过去的中秋假期看,重要民生商品供应充足、价格稳定。 当前,全国秋粮长势总体正常,夺取丰收具备有利条件;生猪、禽类、禽蛋产能充足,市场供应有保障;蔬菜在田面积处于高位水平,价格总体企稳,8月份上涨较多的黄瓜、油菜等价格近期有所回落。综合各方面情况研判,国庆黄金周期间保供稳价具备坚实基础。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加强市场和价格监测分析,会同有关部门持续紧盯生产、供应、储备、流通、销售等各环节,全力做好各时段特别是重点时段的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 谢谢! 中国日报记者: 在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召开期间,中国与非洲国家签署了哪些新的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规划?在进一步推动中非在基础设施、贸易投资、新领域合作以及民生改善等方面的互利共赢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发挥哪些作用? 金贤东: 谢谢您的提问。您关心的主要是中非之间共建“一带一路”有关工作情况。今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与非洲国家有关部门共签署23份合作文件,涉及共建“一带一路”、经济发展领域交流、产业投资、绿色低碳、数字经济等多个领域。其中,与8个非洲国家及非盟委员会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规划9份;加上此前签署的9份,中非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规划已达18份。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深入落实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的六大主张和十大伙伴行动,与有关方面进一步夯实合作基础、拓展合作领域,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推向深入。重点是“三个深化”。 一是深化战略对接。落实已签署的18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规划,不断深化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各国发展战略、非洲联盟《2063年议程》、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等精准对接。共同举办治国理政经验交流活动,共享经济发展经验,实现共同发展。加快建立中非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工作协调机制,及时协调解决合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二是深化互联互通。强化基础设施“硬联通”,共同建设运营现有重大标志性工程,谋划推进新的合作项目,构建高水平立体互联互通网络。深化规则标准“软联通”,研究加强贸易、投资、绿色、数字、农业等领域规则标准对接。巩固中非人民“心联通”,聚焦文化、旅游、教育、体育、中医药等领域,共同推进“小而美”民生项目建设。 三是深化新领域合作。持续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领域合作。共同实施绿色发展行动,倡导绿色低碳理念。构建更加紧密的创新合作伙伴关系,深入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持续加强卫生健康领域合作,支持非洲提高防治疾病能力与公共卫生水平。 谢谢! 金贤东: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如果后续大家还有关注的问题,可以与新闻办联系。谢谢大家! 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
金贤东: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好!我是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委新闻发言人金贤东。欢迎大家参加国家发展改革委9月份新闻发布会。我先通报两方面情况,之后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第一方面,投资项目审批情况。
1—8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83个,总投资6731亿元,其中审批53个,核准30个,主要集中在高技术、能源、交通运输等行业。
第二方面,近期出台的政策文件情况。
第一项,报请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实施《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意见》围绕空间格局、产业结构、能源转型、交通运输、城乡建设等5大领域,从全面节约、绿色消费、科技创新等3大环节,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作出部署。下一步,我委将加强统筹协调和系统推进,会同有关方面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第二项,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实施《京津冀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三年行动方案》。《行动方案》立足解决京津冀区域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供给不均衡、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不通畅等问题,提出6方面19项政策举措,推动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打造区域协同发展新优势。下一步,我委将聚焦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区域,推动加快打造京津冀一流营商环境。
第三项,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有关部门印发实施《关于建立促进民间投资资金和要素保障工作机制的通知》。《通知》明确要建立以重点项目为抓手、以政策为支撑的促进民间投资资金和要素保障工作机制,提出了建立重点领域项目常态化推介机制、加大民间投资项目融资和要素支持力度等政策举措。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方面,持续完善项目投资、融资、要素支持等政策,不断提升促进民间投资工作的成效。
以上是我向大家通报的内容。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媒体。
新华社记者:
近期经济数据显示内需偏弱,请问发改委是否会采取更加强有力的支持政策来稳定经济?哪些方面的政策可以期待?七月政治局会议提出要以提振消费为重点扩大内需,请问在提振消费方面发改委会有哪些新举措?
谢谢您的提问。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8月份经济数据,总的看,当前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比如,农业生产保持稳定,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6.4%、8.6%;暑期旅游较旺,家电以旧换新等消费较快增长,在刚刚过去的中秋小长假中,文化旅游等消费也呈现火热景象,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外贸出口较快增长。与此同时,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多,新旧动能转换存在阵痛,经济运行还面临不少困难挑战。但更要看到,随着宏观政策持续显效、改革举措持续落地,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也在不断积累,我们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策部署,落实好7月底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要求,加快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见效,重点在5个方面发力。
一是加快推进重点改革任务落地。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制定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指引目录,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推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健全一体衔接的流通规则和标准,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依法平等长久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完善市场准入制度,优化新业态新领域市场准入环境。坚持以开放促改革,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二是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宏观政策适度加力、更加精准,加强逆周期调节。加快全面落实已确定的政策举措,统筹抓好项目建设“硬投资”和政策、规划、机制等“软建设”,促进“两重”等政府投资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并形成实物工作量;推动加力支持“两新”政策措施尽快落地见效,确保真金白银的优惠直达企业和百姓。与此同时,加强政策预研储备,适时推出一批操作性强、效果好、让群众和企业可感可及的增量政策举措。
三是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完善促进投资落地机制,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投资方面,重点是发挥政府投资对社会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持续向民间资本推介优质项目,积极稳妥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推动基础设施REITs常态化发行,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对于您刚才提到的消费问题,我们将与各部门各地方一道,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居民消费能力;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加力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进一步促进文旅、教育、医疗、养老、育幼、家政等服务消费提质扩容,积极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
四是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抓好重点产业转型发展和优化升级,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提质和落后低效产能出清,持续推进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和未来产业前瞻布局,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与此同时,持续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高效配置
五是加大保障改善民生力度。深化“一老一小”等公共服务改革,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提前谋划做好迎峰度冬能源保供工作,持续支持地方灾后应急恢复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扎实做好重点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
谢谢!
央视新闻记者:
近年来,为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国家发展改革委建立完善了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能否介绍一下相关做法、进展与成效?有哪些举措具体推动了企业问题解决?
谢谢您的提问。去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建立了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一年多来,我们不断健全机制、拓宽渠道、创新方式听取企业真实想法,切实推动解决企业反映的问题和提出的诉求。
一是搭建沟通渠道。我们建立了调研座谈、现场会议、专题培训、纸质来信、网上信访、官网专栏、电话投诉等7个常态化沟通交流渠道,委主要负责同志主持召开了9场座谈会,其他委领导及各司局开展了170多次调研座谈,围绕不同主题举办了5次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现场会,在增进沟通交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扩大覆盖范围。截至目前,通过各种渠道参与沟通交流的企业已经超过600家,从产业看,囊括一、二、三产不同行业;从规模看,兼顾大、中、小型不同规模;从地域看,覆盖东、中、西部不同地区,为我们更好地由点及面了解普遍情况、解决共性问题打下了坚实基础。三是凝聚各方合力。推动建立43家部门单位组成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健全国家、省、市、县四级发展改革部门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和问题解决机制,示范带动浙江、福建、山东等地方通过民企茶咖会、政企早午晚餐会、亲清发改会客厅等平台加强与民营企业交流,形成了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合力。
建立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归根到底还是要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坚持“依法依规、热情周到、注重实效”原则,建立“问题收集—办理—反馈—跟踪问效”的闭环工作机制。截至今年8月底,共收到民营企业反馈问题诉求1031项,具体包括政策建议类348项、侵权纠纷类229项、拖欠账款类206项、要素支持类118项、涉法涉诉类130项,到目前为止56%的事项已办结并进一步跟踪问效,推动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
比如,对某企业提出国内尚无婴儿液态配方奶生产标准、希望加快出台的建议,我委迅速推动相关部门组织修订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相关生产许可审查细则,有力促进行业发展。又如,对某企业提出进一步加强公共数据公开的诉求,我们第一时间了解企业数据需求清单。对涉及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数据,迅速加载门户网站供各方查询;对涉及其他部门的,正在逐一商请加强数据信息发布。再如,对某企业提出加大力度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建议,我们在办结后持续跟踪问效,再次邀请企业前来交流并实地回访企业,了解有关工作落实情况,以企业的满意程度检验解决问题的实效。
上个月召开的国务院第五次全体会议对优化政府与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作出部署。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认真抓好落实,加快建设民营经济发展综合服务平台,开通问题收集转办反馈系统,提高解决问题诉求的工作效率;同时,加强与民营企业沟通交流机制成果运用,找准制约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堵点难点问题,加快推进立法、改革举措落实、政策出台、规划编制等工作,努力让民营企业有感有得。
上海证券报记者:
今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提升融资信用服务平台服务质效深入推进“信易贷”工作的通知》,请问“信易贷”工作取得了哪些进展?下一步如何推进这项工作?
谢谢您的提问。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民营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认真抓好落实,分别在2021年、2024年报请国办印发2份实施方案。“信易贷”就是解决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一项政策工具,推动实现企业“信用越好,贷款越容易”,近年来相关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今年6月,我委、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通知,健全全国一体化平台网络,提升中小微企业融资便利水平,推动“信易贷”工作由“扩面”向“提质”转变。具体有3方面进展。
一是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水平大幅提升。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是促进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的关键。国家发展改革委报请以清单形式,明确将企业登记注册、纳税、社保、住房公积金、水电气费等74项涉企信用信息纳入归集共享范围,有效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难题,为银行机构开展信贷业务打好基础。
二是基础设施网络基本形成。建立并不断完善全国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加快对地方功能重复、运行低效的融资信用服务平台进行归并整合,推动形成了全国一体化平台网络,在信用信息查询、融资需求对接、惠企政策直达、融资增信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服务企业融资能力显著增强。全国融资信用服务平台与21家全国性金融机构开展“总对总”专线对接,实现数据共享。指导地方融资信用服务平台与有关银行机构联合开发“信易贷”专项产品,面向具体领域精准供给金融服务。截至7月末,全国银行机构通过全国一体化平台网络累计发放贷款28.8万亿元,其中向民营企业累计发放贷款22.7万亿元,占比达到79.1%。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继续提升“信易贷”工作水平,为民营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重点做到“三个加强”。
一是加强平台优化整合。加快整合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原则上一个省份只保留一个省级平台,市级、县级设立的平台不超过一个,确保年底前完成整合任务。推动整合保留的地方平台全部纳入全国一体化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网络管理。推动各地依托地方平台汇聚金融便民惠企政策,力争实现在线办理,推动各项政策直达快享。
二是加强信息归集共享。进一步扩大信用信息归集和共享范围,推动企业主要人员信息、各类资质信息、进出口信息等17类、37项信用信息及时高质共享。加大国家层面“总对总”共享力度,加强数据质量协同治理。我们将适时开展信用信息共享质效评估,确保这项工作取得实效。
三是加强与金融机构务实合作。金融机构与融资信用服务平台深度合作,才能把数据价值转化为融资优势。我们将进一步深化地方平台与银行机构在信息共享、系统对接、数据治理、联合建模等方面的务实合作,把信用信息真正转化为企业的增信手段。同时,针对特色产业开发专项“信易贷”产品,为链主企业及上下游交易方提供信贷支持,激活全产业链条活力。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部署落实大食物观相关工作,请问该如何具体响应这一部署,以推动贯彻落实大食物观工作再上新台阶?
谢谢您的提问。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举措。国家发展改革委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树立大食物观的重要论述精神,坚持以保障粮食安全为底线,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落实大食物观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一是粮食生产能力持续提高。2023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39万亿斤,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到达493公斤,显著高于400公斤粮食安全线。
二是食物供给更加丰富多元。2023年,森林食物产量超过2亿吨,成为继粮食、蔬菜后的第三大农产品;水产品产量7116万吨,稳居全球首位;猪牛羊禽肉产量9641万吨,比2012年产量增长17.3%。
三是食品安全水平不断提升。目前,我国已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超过1600项,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监测已覆盖99%的县市区。
四是农业科技支撑明显增强。2023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2%,比2012年水平提高8.7个百分点;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3%,比2012年水平提高超过16个百分点。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挖掘利用大食物资源优势,有力有序推动大食物产业发展,为落实大食物观工作提供良好政策环境。
一是优化顶层设计。推动实施相关指导意见,明确落实大食物观的战略思路、重点任务、保障措施。抓紧优化相关管理机制,推动有关部门解决部分环保、土地等管理政策“一刀切”问题。
二是因地制宜开发。吃饭不仅仅是消费粮食,肉蛋奶、果菜鱼、菌菇笋等样样都是美食。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建立大食物统计监测指标与工作体系,启动大食物资源和产业摸底调查,立足地方实际开发各类食物资源,做到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
三是强化科技支撑。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我们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优化农业科技攻关重点方向,促进产学研结合,加快突破育种育苗、机械装备研制等核心技术,积极支持大食物相关产业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
四是强化供需衔接。牢固树立市场观念,强化需求导向,开发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实现产供销协同发展,提升食物开发综合效益。
五是加强经验推广。通过组织召开现场会等多种方式,推广各地经验做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在全国形成践行大食物观的浓厚氛围。
中新社记者:
我们注意到,国家发改委建立了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平台。刚才发言人也提到,持续向民间资本推介优质项目。能否介绍下近期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的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如何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谢谢您的提问。为持续拓宽民营企业发展空间、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2023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搭建了全国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平台,积极推介各地梳理报送的基础设施等领域优质项目,持续吸引民间资本。
截至今年8月31日,累计吸引民间资本参与项目1963个。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们在常态化推介的基础上,近期又组织有关方面,聚焦民间投资潜力较大、民营企业参与积极性较高的交通、水利、能源、环保、农业、社会事业、新型基础设施、仓储物流等8大领域,筛选出400个向民间资本重点推介项目,涉及总投资8159亿元。这批项目推出后得到了民营企业广泛关注,从我们了解到的情况看,不少项目已有一个或多个企业开始接洽,我们也欢迎更多民营企业结合自身发展需要,积极参与这些项目。
需要强调的是,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只是促进民间投资工作的一个部分。针对当前民间投资发展面临的难点堵点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抓好促进民间投资政策措施落实,持续推动解决影响民间投资高质量发展的制约瓶颈,千方百计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和内生动力。
一是建好用好平台。针对民间投资在信息获取等方面的难题,依托全国向民间投资推介项目平台,拿出更多优质项目吸引民间资本参与,通过开展招商会、现场会等方式加强投融资合作对接。用好全国重点民间投资项目库,协调有关方面解决重点项目落地的卡点问题。
二是创新机制模式。积极稳妥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新机制,制定并落实支持民营企业参与的特许经营新建(含改扩建)项目清单,全面推动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项目常态化发行。
三是强化要素支持。我在发布词中提到了建立促进民间投资资金和要素保障工作机制,刚才也回应了“信易贷”的问题,我们将依托这些机制、用好“信易贷”等工具,加强对民间投资项目的融资支持和用地用海、环评等要素支持,帮助民营企业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南方都市报记者: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发布了《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4年版)》。此次“瘦身”的主要是哪些领域?在进一步提振利用外资、引进外资方面,国家发改委近期还会有哪些举措?
谢谢您的提问。中国高度重视吸引和利用外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一直是跨国公司的重要投资目的地,年度引资规模连续30多年保持发展中国家首位,对外商投资开放的领域也在持续扩大。近年来,中国多次修订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在制造业、采矿业、农业、金融业等领域推出了一系列重大开放措施,全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的限制措施由2017年版的93条缩减至2021年版的31条,为外资企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与上一版也就是2021年版相比,近日发布的2024年版全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删除了制造业领域剩余的2条限制措施,一是“出版物印刷须由中方控股”,二是“禁止投资中药饮片的蒸、炒、炙、煅等炮制技术的应用及中成药保密处方产品的生产”。至此,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全面取消,这充分彰显了中国扩大互利共赢的积极意愿和支持经济全球化的鲜明态度。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深入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落实好2024年版全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确保新的开放举措及时落地;对于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我们将按照内外资一致原则,依法给予外商投资企业国民待遇。
借此机会,我想再强调一点,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不仅不会关上,而且只会越开越大。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加大力度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完善政策规则体系建设,推动利用外资高质量发展。
政策方面,落实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行动方案,加快实施2024年版全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针对性解决外商来华投资面临的堵点难点卡点问题,进一步提升外商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同时,研究扩大全国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
服务方面,用好外资企业直接联系机制,优化外资企业服务保障,及时回应关切、解决诉求、提供服务。发挥重大外资项目工作专班作用,统筹协调解决项目落地涉及国家层面的用地、用海、环评、能耗等方面问题,推进前七批重大外资项目加快实施。同时,适时推出新一批具有牵引带动作用的标志性重大外资项目,进一步巩固外资基本盘。目前,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适用范围增加到了37个口岸,便利各国游客特别是国际客商往来的政策落地显效,我们欢迎各国新老朋友来中国走一走看一看,寻找投资机会,共享中国发展机遇。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
我们注意到,今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围绕实现双碳目标密集出台政策措施,得到各方面高度关注。能否介绍一下相关情况,下一步还将出台哪些措施推动绿色低碳转型?
谢谢您的提问。今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认真履行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协调职责,会同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扎实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主要开展了3方面工作。
一是统筹部署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7月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首次对绿色转型作出系统谋划和全面部署,明确了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实施路径,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推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同时,我们支持有关地方先行先试,今年以来会同有关方面印发了北京城市副中心、中新天津生态城、雄安新区、内蒙古等地绿色发展有关文件。
二是加快夯实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基础。报请印发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建立健全地方碳考核、行业碳管控、企业碳管理、项目碳评价、产品碳足迹等相关政策框架。出台完善标准计量体系工作方案,发布55项产品能效等重点领域标准。推进首批35个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和园区建设。
三是加力实施新一轮节能降碳行动。报请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实施钢铁、炼油、合成氨、水泥、电解铝、数据中心等6个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推进煤电低碳化改造建设,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能效诊断,推动重点行业节能降碳工作由“施工图”转变为“实景图”。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坚持以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为引领,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重点从4个方面推动工作。一是制定《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重点任务清单,压实部门责任,进一步细化政策举措,以更大力度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二是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制定出台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工作方案,推动省市两级建立碳排放预算管理制度,研究制定碳达峰碳中和综合评价考核办法。三是加快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研发示范推广应用,修订发布绿色技术推广目录,启动第二批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申报遴选工作。四是深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家碳达峰试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建设,支持地方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创新。
经济参考报记者:
我们注意到,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组织召开了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落实动员部署会。请问下一步将如何推动行动计划各项任务落实?
谢谢您的提问。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策部署的一项重要举措。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召开动员部署会,对落实国务院印发的《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作出部署安排。未来五年,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关键是要落实好《行动计划》,实施好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潜力地区城镇化水平提升、现代化都市圈培育、城市更新和安全韧性提升等四大行动,为推动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下一步,将重点从3个方面推动《行动计划》落实。
一是完善实施推进机制。按照中央指导、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总体要求,统筹推进任务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充分发挥城镇化工作暨城乡融合发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作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新型城镇化年度重点任务,压茬推进任务落实,配合推动相关部门研究提出户籍制度改革、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等具体政策措施。同时,推动省级政府落实主体责任,完善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工作机制。
二是强化政策支持保障。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完善落实支持新型城镇化的财政、金融、土地等政策,统筹运用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加大对义务教育学校、普通高中、公立医院、保障性租赁住房、老旧小区改造、城市燃气管道更新改造、防水排涝设施等新型城镇化重点建设项目的支持力度。同时,指导地方结合实际制定各省份落实《行动计划》的实施方案,推动各市县因地制宜细化政策举措和项目清单。
三是加强业务培训指导。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分省、市、县3个层级开展城镇化业务培训,指导地方准确把握《行动计划》部署要求、重点任务和政策举措,更好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学习强国记者:
中秋刚过、国庆临近,请问“两节”期间,国家发改委在保持居民消费品价格稳定,特别是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方面有哪些考虑?
谢谢您的提问。中秋、国庆历来是我国粮油肉蛋奶果蔬等重要民生商品的传统消费旺季。近期,我委会同有关方面提前部署,指导各地聚焦产供储销等关键环节,拿出务实管用举措,全力保障“两节”期间重要民生商品供应充足、价格合理运行。比如,针对前期高温及局部地区强降雨影响蔬菜供应问题,我们在生产环节,组织主产区和前期受灾地区采取补种速生叶菜、加快菜田排水清淤等措施,促进蔬菜生产恢复。
又如,为进一步畅通重要民生商品产区、销区的供销衔接,我们在流通环节,采取措施畅通肉蛋菜等生鲜产品物流运输,指导重点批发市场和骨干流通企业加强货源组织和调运。再如,考虑到“两节”期间居民和餐饮企业可能集中备货,我们在零售环节,指导大中城市、热门旅游目的地等重点地区商超企业提前备足货源,并按机制启动平价销售,加大平价菜等商品投放力度,同时强化市场巡查检查,保障市场秩序平稳。从刚刚过去的中秋假期看,重要民生商品供应充足、价格稳定。
当前,全国秋粮长势总体正常,夺取丰收具备有利条件;生猪、禽类、禽蛋产能充足,市场供应有保障;蔬菜在田面积处于高位水平,价格总体企稳,8月份上涨较多的黄瓜、油菜等价格近期有所回落。综合各方面情况研判,国庆黄金周期间保供稳价具备坚实基础。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加强市场和价格监测分析,会同有关部门持续紧盯生产、供应、储备、流通、销售等各环节,全力做好各时段特别是重点时段的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
中国日报记者:
在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召开期间,中国与非洲国家签署了哪些新的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规划?在进一步推动中非在基础设施、贸易投资、新领域合作以及民生改善等方面的互利共赢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发挥哪些作用?
谢谢您的提问。您关心的主要是中非之间共建“一带一路”有关工作情况。今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与非洲国家有关部门共签署23份合作文件,涉及共建“一带一路”、经济发展领域交流、产业投资、绿色低碳、数字经济等多个领域。其中,与8个非洲国家及非盟委员会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规划9份;加上此前签署的9份,中非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规划已达18份。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深入落实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的六大主张和十大伙伴行动,与有关方面进一步夯实合作基础、拓展合作领域,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推向深入。重点是“三个深化”。
一是深化战略对接。落实已签署的18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规划,不断深化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各国发展战略、非洲联盟《2063年议程》、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等精准对接。共同举办治国理政经验交流活动,共享经济发展经验,实现共同发展。加快建立中非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工作协调机制,及时协调解决合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二是深化互联互通。强化基础设施“硬联通”,共同建设运营现有重大标志性工程,谋划推进新的合作项目,构建高水平立体互联互通网络。深化规则标准“软联通”,研究加强贸易、投资、绿色、数字、农业等领域规则标准对接。巩固中非人民“心联通”,聚焦文化、旅游、教育、体育、中医药等领域,共同推进“小而美”民生项目建设。
三是深化新领域合作。持续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领域合作。共同实施绿色发展行动,倡导绿色低碳理念。构建更加紧密的创新合作伙伴关系,深入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持续加强卫生健康领域合作,支持非洲提高防治疾病能力与公共卫生水平。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如果后续大家还有关注的问题,可以与新闻办联系。谢谢大家!
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